五個從GA解讀網站「流量品質」的方法
無論是做電商或是做內容的你,除了在乎流量外,平時也要記得時時檢視你的流量品質,為什麼呢?講個極端的例子,如果用戶進到你的網站幾乎都是一進站就離開.....
無論是做電商或是做內容的你,除了在乎流量外,平時也要記得時時檢視你的流量品質,為什麼呢?講個極端的例子,如果用戶進到你的網站幾乎都是一進站就離開.....
「取樣數據」是指在為了能夠降低資料分析或是網站分析時的成本,以及提升工作效率所採用的一種方法,在統計上稱作抽樣,例如:我們可能經常聽到:這個產品測試的樣本數為1000個、其中壞掉有5個、總統大選民調指出XXX,這些都是取樣數據......
或許你可能對Google Analytics內指標和維度的定義很熟悉,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在來源媒介的報表裡看不到瀏覽量的指標?或是在所有網頁的報表裡看不到工作階段的指標.....
相信有在看Google Analytics報表的各位都知道有個流量來源叫做直接流量(Direct),一般人對直接流量的想法通常是:它幾乎都是透過書籤回訪的,另一個想法則是從直接流量裡也分析不出什麼有實質幫助的東西.....
Google Analytics使用者是網站分析內常用的指標之ㄧ,但過往一般人在解讀使用者的數據時經常出現一些錯誤,導致解讀出的商業洞察並不可靠,使用工具時必須先瞭解數據及資料來源才是首要課題.....
Google Analytics 的轉換分析一直以來都是強項,但在網站行為分析上相對就偏弱一些,僅能依靠一些微弱的資訊判別使用者概略的行為,例如:造成多少工作階段、跳出率、瀏覽頁數等等,其中還有一個指標就是停留時間...
工作階段是一般Google Analytics裡大家所熟知的流量指標,但事實上卻很少人真正熟悉工作階段的運作模式,以至於後續在分析數據時有了錯誤的解讀,最近閱讀了Tom Capper寫的...